沈帥青:普教中爭論 請以專業說服我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6/06/01 08:00

最後更新: 2016/06/01 21:50

分享:

分享:

資料圖片

作者FACEBOOK專頁

大眾對「普教中」質疑不少,一份政府研究報告昨遭披露,指未能證明此有助中文學習,恐惹更多質疑。普教中是留或走?應用專業角度討論,政府要繼續撑,亦請用專業說服大眾。

政府鼓勵學校用普通話教中文多年,至今7成小學、逾3成中學有推行「普教中」,但是否有效,向來有爭議。至昨日有傳媒披露一份研究報告,可能更火上加油。據報道,這份政府委託教育學院所做的研究,透過觀課、分析成績等,評核普教中的成效,結論不見得正面,指雖然普教中對中文科的成績沒有負面影響,但也沒有明顯的證據證明可促進中文學習,又點出有課堂氣氛較差、師資等問題。

這份報告早於去年2月完成,一直未公開,至昨日政府才稱,將於今年7月初到立法會交代報告內容,亦即是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最後一次會期。

待至近一年半之後才公開,又定在最後一次會期,安排「巧妙」,實因普教中是惹火議題,討論成效之外,也混雜不少政治爭拗。尤其近年大眾擔心廣東話被普通話取代的氛圍下,普教中問題變得政治化,令一說支持普教中,猶如等同支持踢走廣東話。

現實固不是非黑即白,普教中本是教育議題,理應以教育專業的目光看待,把議題政治化、複雜化,對教學無益。

當然在眾多質疑下,教育局要繼續推行普教中,就要更加專業,不是只說可「寫作少些俚語」,更要提出有力的學術理據去說服大眾!現行報告正是撇除政治因素,點出普教中的問題,政府就須解釋,究竟是普教中根本不適合本港學生,問題難以解決,還是執行上導致問題,只要改善就可繼續推行,有助學中文?若認為是後者,繼續推行普教中,便要拿出改善方案。

政府所須解答的,起碼有3個問題。事實上,此不但是從報告看到,也是社會過往的質疑。第一個問題是師資。據稱報告所指,正是部分學校的普教中老師,本身並非中文本科老師,而是普通話教師,故此普通話說得好,但教語文較弱,更容易混淆普通話與語文的教學,自然影響學生。

誠然,本港的課堂模式,教師是中心人物,老師若未能配合,直接影響成效,那麼能否在培訓教師方面改進,就是關鍵。

第二個問題在於課堂氣氛。若然語言的阻礙,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興趣,問題不會比影響成績小。據指報告亦發現,在普教中的課堂上,學生的討論氣氛比不上用廣東話教中文的課堂熱烈。

這個「硬傷」,是改動課堂設計可解決?還是說明現行的普教中,難以全面推行,反而應該向學校提供更多指引,只找程度適合的學生推行,避免語言的錯配?

第三個問題要解答的,是資源效益。政府早在1999年起,把普教中列為遠程目標,2008年起更成立計劃,撥款逾2億元鼓勵學校推行,提供培訓、向學校提供資助津貼聘請代課教師等。

當社會付出資源多年,自亦關注是否有效益。政府更要解釋的是,為何現行做法最好,而非把同一筆資源,分開應用,例如是專注用於加大學生的普通話教育,又或主力用於其他中文科教學運動。

普教中直接影響學生,家長最關心,而納稅人亦關注公帑是否用得其所,教育局若決定保留普教中或想維持推廣政策,就更要有專業解釋。

撰文 : 沈帥青